腊八节固原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:“腊八饭,吃三年”,腊八饭并不是粥,而是馓饭。老人们都说腊八饭是“懒媳妇”做的饭,做一次吃好几天,有些农村甚至流传着“腊八饭一直要吃到过年时”的说法。腊八节吃的馓饭不同于一般馓饭的是加入了一种名叫“巧儿头”的“神秘配料”。
“巧头”是固原方言,“巧”即是“雀”,也就是麻雀,雀头就是用荞面捏成麻雀头部形状的面疙瘩。过去,固原所在的六盘山地区多种谷物,常受麻雀等小鸟类骚扰,民间相传腊八吃“巧儿头”,雀鸟们就不会侵害谷物。手巧的媳妇子们能捏
“雀儿头”,制作方法是:用荞麦面做皮,用菜蔬或肉做馅,包成一小圆疙瘩,在一端掐一尖嘴儿,象征雀儿头,有的还取两粒花椒作眼,越发惟妙惟肖。雀儿指麻雀,旧称家雀。据说那里的人们都喜欢吃这样的雀儿头,先前小孩子盼过年,盼腊八,一个重要原因是盼吃几餐好饭食,其中便包括了雀儿头。当地风俗,腊八这天,许多人家都吃雀儿头,还将雀儿头涂抹于门神、灶王、土地爷等等尊神的牌位之上,甚至连碌碡这样的农具也要抹到。此风俗从何时开始?老年人说,听他们爷爷讲,爷爷的爷爷就是在腊八天吃雀儿头的。也是一种相当古老的传统了。
为什么固原人在腊八节要吃这种比较“另类”的食物
腊八的馓饭被称为“糊心饭”。家乡有句俗语:“吃了腊八糊心饭,就开始胡上心(上心:是固原方言,是想,思考的的意思)”。吃了腊八糊心饭,无论生活多么清贫都会想方设法去准备过好年。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无论贫富千篇一律的吃馓饭,只是因各家的口味不同,有玉米面馓饭,黑白面馓饭,白面米洋芋馓饭等不同口味儿。下饭菜有泡菜、炝酸黄菜、腌菜等。饭熟了先要先舀上两碗放起来再开吃,这两碗馓饭一直要放到大年初一早上,祭过天,喂过门神后给家里主劳动的牲畜--牛骡马驴吃。表示感恩牲畜一年的辛苦。吃过馓饭铲刮刮,据说这一天的油泼刮刮是最香的!
当然,腊八吃“巧儿头”源于何时,原因如何具体已不可考,但它对于固原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性。这种风俗习惯,在陕西关中、甘肃陇地也有流行,这种独特的饮食验证了固原文化和这些地区的渊源,关陇文化仍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如语言、习俗、饮食,腊八吃“巧儿头”就是鲜活的例子。
又到腊八节家家户户飘出了腊八粥诱人的香味但还有多少人回想起“巧儿头”呢?固原人你吃“巧儿头”了吗?